- IT之家 4 月 19 日消息,我國 6G 通信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中國航天科工二院 25 所完成國內首次太赫茲(THz)軌道角動量的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25 所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線在 110GHz 頻段實現 4 種不同波束模態,通過 4 模態合成在 10GHz 的傳輸帶寬上完成 100Gbps 無線實時傳輸,最大限度提升了帶寬利用率,為我國 6G 通信技術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隨著通信速率需求的不斷提升,移動通信頻段被擴展至毫米波和更高的太赫茲頻段,這也是全球 6G 網絡的主要研究方
- 關鍵字:
無線通信 6G
- IT之家 3 月 27 日消息,在 3 月 23 日舉行的“全球 6G 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從終端發展的角度,分析了 6G 技術的需求和挑戰?!皬?5G 到 5G-Advanced、6G, 我們能看到一些提升的指標,包括帶寬、峰值速率、頻率效率、能源效率、應用效率、可靠性等,6G 更多的不是簡單追求十年一代峰值速率翻多少倍的問題,更多的是希望提供效率,希望能夠對應用場景實現全域覆蓋,并提供更多智能?!编w賀銓說,“所以我們要從終端發展的角度,看 6G 網絡應該具備哪些能力?!编w賀銓表
- 關鍵字:
無線通信 6G
- 近日,世界三大標準組織之一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光纖領域新標準。該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中國信科集團制定,全稱為《光纖有源元件和器件-封裝和接口標準 第22部分:帶溫度控制單元的25Gb/s直接調制激光器封裝》。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領域第一項由我國主導制定的IEC國際標準,標志著中國在有源光器件技術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據了解,有源光器件是指通過對光信號進行增強或者調制,來實現光通信、光傳感、光調制等應用的器件。據介紹,該《標準》規定了25Gb/s DML激光器封裝規
- 關鍵字:
光纖 6G
- 由于太赫茲技術被視為邁向 6G 的下一步,Cannon 公司、哈佛大學以及 NASA 等機構都致力于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位于電磁 (EM) 頻譜的 30 微米和 3 毫米范圍之間的太赫茲 (THz) 或亞毫米波長輻射可能與未來幾代電信網絡的發展密切相關。與 5G 相比,該頻段被稱為 6G 的候選技術,已被證明能夠實現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這促使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進一步研究使用這些波長生成和讀取信號背后的科學。顯示太赫茲波段的 EM 光譜概覽。本文介紹了太赫茲技術的三個最新發展,包括兩項新的芯片技術。其中兩項突
- 關鍵字:
6G 太赫茲技術
-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最新介紹:我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6G網絡也將加快研發。我國已建成5G基站超過23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超過5.75億用戶,97個大類國民經濟有一半以上用了5G,包括采礦、港口、電力、大飛機制造等。中國電信官微此前曾做過一次形象的科普:如果說2G網絡是牛車,3G網絡是自行車,4G網絡是汽車,5G網絡是高鐵,那么6G就是飛機了……7G宇宙飛船?8G超光速?
- 關鍵字:
6G 無線通信
- IT之家 3 月 1 日消息,IT之家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實現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將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 6G 技術研發。我們也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布局未來產業。金壯龍還表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我們將聚焦 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不斷
- 關鍵字:
6G 新能源汽車
-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信息和通信技術部周一表示,韓國計劃在 2028 年推出第六代網絡服務(6G),比原定計劃提前兩年,以爭取早日獲得未來無線頻率的主導權。韓國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稱,根據 K-Network 2030 計劃,韓國政府將通過確保世界一流的 6G 技術,創新基于軟件的下一代移動網絡和加強網絡供應鏈,將 6G 網絡商業服務的推出時間提前兩年。同時,韓國政府還將鼓勵本地公司在國內生產用于 6G 技術的材料、部件和設備,并開發一個開放的 RAN,即開放的無線接
- 關鍵字:
韓國 6G
- 是德科技公司近日宣布,該公司將為6G智能網絡和服務聯合體(SNS-JU)的四個項目提供先進的專業解決方案。SNS-JU 是由歐盟(EU)聯合資助的一個研究和創新計劃。是德科技提供先進的設計和驗證解決方案,旨在加速創新,創造一個安全互聯的世界。聯合創新多項互聯技術,對于實現?5G-Advanced 和?6G 使用場景的預期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彈性和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在歐洲,6G SNS 致力于為構建一流的先進?5G 系統供應鏈和打造?6G 技術實力提供支撐。是德科技
- 關鍵字:
是德科技 6G
- 只有對電磁波傳播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實現6G所設想的亞太赫茲通信的愿景。100 GHz和330 GHz之間的新頻譜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因此成為羅德與施瓦茨(以下簡稱“R&S公司”)最近測量活動的關注點。R&S的研究結果為ITU-R工作組5D(WP5D)的報告做出了貢獻,該報告將為國際電信聯盟(ITU)2023年世界無線大會提供信息,預計將討論100GHz以上頻率的頻譜分配。R&S公司積極和廣泛支持6G組織、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研活動,利用在測試和測量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為下
- 關鍵字:
羅德與施瓦茨 亞太赫茲信道 ITU 6G
- 時序已邁入2023年,各個市調產研機構也都紛紛提出對于2023年的展望,而幾乎所有的單位也都對于今年的發展抱持著保守的態度,因為烏云壟罩之下,2023年肯定不會好過!但真的是這樣嗎?底部究竟在哪里?大家努力堅持了半年,結果只會是更嚴峻的一年嗎?或許仍有些變量,或許仍然還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而CTIMES的編輯們長年走訪產業,見識、也聽聞了許多業者專家的看法,他們的心得和意見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值得產業朋友們一聽。主持人:CTIMES副總編輯 籃貫銘與談人:CTIMES資深編輯王岫晨、資深采訪編輯陳念舜[問
- 關鍵字:
5G 6G
- 為搶占數字技術發展的制高點,2022年,俄羅斯計劃發展6G技術,正在計劃制定微電子技術發展國家戰略,也加大了對數字人才的培養力度。俄決定繞過5G直接開發6G網絡。無線電制造科學研究所和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將在2025年前獲得300多億盧布,用于開發國產6G國內通信設備的聯合項目,包括從原型到生產的設備開發、組件基礎問題以及監管框架的開發和新網絡的電磁安全研究。預計6G設備可以在2025年之前研制成功。俄工貿部正在制定2030年前俄羅斯微電子技術發展國家政策構想。工貿部建議市場參與者通過開發具有現
- 關鍵字:
俄羅斯 通信 6G
- IT 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2022 全球 6G 發展大會于近期開幕。大會以“共繪愿景,攜手同行”為主題,聚焦 6G 愿景。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發表了“6G,預見未來”主題演講。圍繞 6G 作為橋梁連接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數字世界這一關鍵趨勢,明確 6G 是未來元宇宙時代的強大助力。同時,在深入剖析 6G 的價值觀、設計原則以及需求和挑戰基礎上,還闡述了 6G 網絡架構創新和關鍵使能技術,強調 6G 聯合創新的重要性。首先,6G 將會是未來元宇宙時代的強大助力,支撐元宇宙的各種潛在應用場景,包括消費者
- 關鍵字:
6G
- 近日,俄羅斯公布了修正后的最新移動通信技術路線圖,這個路線圖主要包括5個重要的產品規劃,分別是4G (LTE) 標準基站、使用俄羅斯電子元件的5G標準基站、用于小型住區和企業通信網絡的4G標準基站、4G/OpenRAN 5G基站、以及5G Advanced和6G設備原型。在這個規劃中,2G、4G及5G標準中換用俄羅斯國產元件是一大關鍵,按照當前的需求及不斷擴大的中小城市覆蓋要求,俄羅斯每年需要至少3萬個基站。至于6G技術,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Skoltech和無線電科學研究所(NIIR)將開發6
- 關鍵字:
俄羅斯 6G
- 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近日宣布,諾基亞貝爾實驗室選中了該公司的sub-THz測試臺,用于驗證 5G-Advanced 和 6G 收發信機(TRX)模塊的性能。功率放大器、收發信機和玻璃基板天線等被測試模塊通常采用射頻集成電路(RFIC)技術。按照 5G-Advanced 和 6G 技術的要求,這些待測設備需要支持極端的數據吞吐量和可靠的回程傳輸。是德科技提供先進的設計和驗證解決方案,旨在加速創新,創造一個安全互聯的世界。諾基亞選擇了使用是德科技的技術來推動研發,這對于支持 5G-Advance
- 關鍵字:
是德科技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 5G-Advanced 6G
6g介紹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一個概念性無線網絡移動通信技術,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
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絡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衛星系統、地球圖像衛星系統和6G地面網絡的聯動支持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