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龍芯中科宣布,近日,龍芯生態伙伴蘇州雄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立科技”)再添龍架構新品,集成龍芯 CPU IP 的高集成度三層千兆網絡交換芯片 XL63 系列研制成功并交付市場,現已形成近 20 款基于該芯片的系統解決方案。據介紹,該系列芯片包括 XL63111、XL63228 兩種型號,可提供 FCBGA 672-pin 27*27mm、FCBGA1156-pin 35*35mm 兩種封裝形式。這是除龍芯中科之外的第二家企業推出龍架構芯片產品,標志著龍芯通
關鍵字:
龍芯中科 CPU 龍芯
通過激光掃描器監視可進出的生產區域。維修區則由安全門保護。??①? 緊急停車?②? 激光掃描器?③? 安全門?④? 帶有啟動和確認按鈕的控制面板?進入生產區或打開安全門將使生產單元停車或關閉,類似于緊急停車。??只有在緊急停車互鎖解除、安全門關閉以及激光掃描器未檢測到有人在保護區時,才可啟動系統。緊急停車已激活、安全門已打開或保護區做出反應后,需要現場用戶確認才能重新開始生產。?
關鍵字:
cpu plc 反饋電路 控制面板 西門子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在前日龍芯中科 2023 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龍芯中科董事長、總經理胡偉武回答了網友提出的一系列問題,IT之家整理相關問答內容如下:問:龍芯 3C6000 開始流片了嗎?答:已經基本完成設計,流片前檢查及交互需要點時間。問:龍芯 2k3000 目前的進度如何?明年 1 季度流片的進度能保證嗎?答:預計明年一季度完成設計,明年上半年交付流片。問:龍鏈大概什么水平?帶寬啥的水平怎么樣?跟 nvlink 比怎么樣?答:一般高速互連包括物理、鏈路、協議層,像 PCIE
關鍵字:
龍芯中科 CPU
IT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根據 Jon Peddie Research 報道,Ventana Micro Systems 和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兩家公司宣布合作,攜手構建基于 RISC-V 的 CPU-GPU 平臺。IT之家注:Ventana Micro System 于去年 12 月推出了基于 RISC-V 的數據中心級 Veyron V1 CPU IP,最高具有 8 位寬執行能力和 3.60 GHz 的頻率。該 CPU IP 設計為每個集群打包 16 個
關鍵字:
RISC-V CPU GPU
IT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在今日的龍芯中科 2023 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龍芯中科首次對外公布了“龍鏈技術”。據介紹,龍芯 3C6000 服務器芯片已經基本完成設計,搭載 16 核 32 線程,通過龍鏈技術(Loongson Coherenent Link)實現片間互聯,近期交付流片。IT之家從該業績說明會獲悉,龍鏈技術對標 nVLink、CXL,可實現 Chiplet(小芯片、芯粒)的連接。龍芯中科表示,龍鏈跟 3A5000 的片間互聯協議比,片間互聯延遲成倍降低,帶寬提高了好幾倍,
關鍵字:
龍芯中科 CPU 服務器
最近,PC CPU 的江湖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爭霸賽。如果是在五年前,PC CPU 的江湖還沒有眾多的參與者,只有英特爾、AMD 掌控著 PC CPU 的世界。但是到了今天,除了兩大巨頭,英偉達、高通以及蘋果都開始沖擊著 PC CPU 格局。PC 市場開始了新一輪的風起云涌。新一輪競爭揭開帷幕先來看 PC CPU 巨頭英特爾最近的動向。前兩個月,英特爾宣布啟動 AI PC 加速計劃,將為軟件合作伙伴提供工程軟件和資源,目標是在 2025 年達成逾 1 億臺 AI 應用。這是英特爾在 Innovation 20
關鍵字:
PC CPU
10 月 31 日早晨 8 點,蘋果舉行了新 Mac 發布會。發布會一開始,蘋果就扔出了王炸,三款 M3 處理器,分別是 M3、M3 Pro 和 M3 Max,都是基于 3nm 制程工藝打造。三款處理器的細節如下:M3 最高采用 8 核心 CPU(4+4)、10 核心 GPU,24GB 統一內存,比 M1 快 65%;M3 Pro 最高采用 12 核心 CPU(6+6),18 核心 GPU,36GB 統一內存,比 M1 Pro 快 40%;M3 Max 最高采用 16 核心 CPU(12+4)、40 核心
關鍵字:
GPU CPU
五年前市場上只有兩家公司生產 CPU,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大多數新進入者都瞄準了利潤豐厚的龐大數據中心市場,但現在競爭對手也開始瞄準 PC 市場。據報道,英偉達和 AMD 正在為 PC 準備基于 Arm 的 CPU。隨著微軟開放 Arm 筆記本電腦 CPU 市場,這對高通公司來說是個壞消息,對英特爾來說可能是個長期壞消息。盡管過去五年英特爾在數據中心市場舉步維艱,但他們卻成功保住了 PC 市場的份額。這些產品的利潤率不如數據中心 CPU,但它們的銷量很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保持英特爾晶圓廠的利用率,因此是
關鍵字:
CPU 英特爾 高通 Arn
據路透社報道,英偉達正在開發基于Arm架構、適用于微軟Windows 系統的個人電腦 (PC) 芯片,AMD也計劃制造基于Arm構架的PC芯片,這些芯片預計于2025年發售。據悉,自2016年微軟宣布Windows on
Arm計劃以來,高通一直是微軟唯一的Arm芯片供應商,但雙方的合作協議將于明年到期,協議到期之后微軟將推動NVIDIA和AMD入局,兩家企業將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來為Windows系統提供更多能耗低、更高效的PC芯片。目前兩家企業將目光轉向基于Arm構架的PC芯片,極有可能跟蘋果的Arm
關鍵字:
英偉達 CPU 英特爾
據路透報道,英偉達正在開發基于 Arm 架構、適用于微軟 Windows 系統的個人電腦(PC)CPU,最快 2025 年發布。兩位消息人士透露,AMD 也計劃使用 Arm 技術設計 PC 芯片。本周一,美股尾盤受此利多消息推動,英偉達收盤大漲 3.84%,至每股 429.75 美元,Arm 上漲 4.89%,至每股 50.21 美元,英偉達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跳水收跌 3.06%,至每股 33.85 美元。最新報道指出,英偉達和 AMD 最早可能在 2025 年銷售 PC 芯片,英偉達和 AMD 將加入高
關鍵字:
英偉達 AI CPU
IT之家?10 月 24 日消息,Milk-V Oasis 是一款即將上市的迷你 ITX 主板,搭載 Sophgo SG2380 RISC-V 處理器。該處理器集成了 16 核的 SiFive P670 CPU 以及 SiFive X280 神經處理單元,AI 性能最高 20 TOPS(每秒萬億次運算)。這款 Oasis 主板來自深圳市群芯閃耀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將以實惠的價格提供“真正的桌面級 RISC-V PC”體驗,官方計劃 2024 年第 3 季度交付。Oasis 主板尺寸為 170 x
關鍵字:
RISC-V CPU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今天,高通宣布推出驍龍 X(發音為“ex”而不是 10)系列芯片。該系列芯片基于定制的 Oryon CPU 核心,適用于筆記本電腦,旨在與蘋果定制芯片 Apple Silicon 競爭。高通指出,Oryon CPU 本身將帶來“性能和能效的巨大飛躍”。它補充說,CPU 和 NPU 的組合將帶來更好的設備體驗,這表明生成式 AI 趨勢不斷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該系列產品將與現有的驍龍計算平臺層并存,而非取代。簡單來說,如果驍龍 8cx 對標的是 Intel 酷睿 i
關鍵字:
高通 Oryon CPU
俄羅斯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是 Chervonenkis,其計算能力排名全球第 27 位,性能為 21.53 PetaFLOPS,但在前幾代的英偉達 GPU 上運行。
關鍵字:
俄羅斯 CPU
10月9日,三星在System LSI Tech Day 2023活動上展示Exynos 2400處理器。該處理器CPU性能比Exynos
2200快70%,AI處理能力快14.7倍。GPU方面,新芯片還配備基于AMD最新GPU架構RDNA3的Xclipse 940 GPU。據三星介紹,Exynos 2400特別針對智能手機設計最佳化AI性能,借芯片能力,達成文字產生圖片的能力。其中,Xclipse 940 GPU提供改善游戲和光線追蹤性能,透過光線追蹤(包括全局照明、更準確的反射和陰影渲染)增強游戲
關鍵字:
三星 Exynos 2400 處理器 CPU
10月7日消息,在最新的GMIF2023大會上,龍芯再一次參展,并且表示,將于2023年四季度推出3A6000處理器。據官方介紹,龍芯3A6000處理器是龍芯第四代微架構的首款產品,集成4個最新研發的高性能6發射64位LA664處理器核。主頻達到2.5GHz,支持128位向量處理擴展指令(LSX)和256位高級向量處理擴展指令(LASX),支持同時多線程技術(SMT2),全芯片共8個邏輯核。龍芯3A6000片內集成雙通道DDR4-3200控制器,集成安全可信模塊,可提供安全啟動方案和國密(SM2、SM3、
關鍵字:
龍芯 CPU 酷睿
cpu介紹
簡介
CPU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它可以被簡稱做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不過經常被人們直接稱為處理器(processor)。不要因為這些簡稱而忽視它的作用,CPU是計算機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腦對于人一樣,因為它負責處理、運算計算機內部的所有數據,而主板芯片組則更像是心臟,它控制著數據的交換。CPU的種類決定了你使用的操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